發布時間:2022年11月09日 20: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國航展)正在廣東珠海舉行,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740多家企業線上線下參展,一批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新產品“首發首秀”。
【解說】記者在現場看到,眾多國之重器“精彩亮相”。其中,首次展出的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展示艙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不久前,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
在本屆航展上,空間站展示艙便以1:1模型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同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主管設計師 吳冰
中國空間站一共由三個艙組成,分別是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然后空間站的整個建設也是以最終建成一個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為目標,是充分利用空間中的這種微重力和高輻射等等這些空間環境,開展一些前沿的科學實驗。然后我們這邊展出的空間站的展示艙組合體,是和真正在軌飛行的空間站比例為1:1的,然后外形和布局都高度還原的一個展示艙組合體。
【解說】據介紹,除了按“T ”字構型進行展示外,包括艙內實驗機柜等配套設備都經過精心設計,整個展示艙制作歷時3個多月?,F場觀眾可以走進展示艙內,沉浸式地體驗“太空之家”。
【同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主管設計師 吳冰
我們現在所處的區域就是天和核心艙的艙內了,天和核心艙艙內分為兩個部分,現在比較寬敞的地方叫做大柱段,是航天員在天上做實驗載荷,還有在軌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到了前面會看到核心艙的小柱段,是他生活的區域。所以在大柱段的話,載荷區這里就有人系統(研究)機柜,然后可以研究人在太空中失重狀態下的一些生理表現。然后這塊有一個高微重力實驗柜,然后這里面有個太空離心機,可以通過離心的形式,然后測算一下材料在離心狀態下的這些特性。這個區域是航天員工作的區域,可以通過儀表去查看空間站的一些狀態,比如它的運行軌跡,然后還有一些艙上的一些重點的參數和資源的剩余情況。這個區域就是航天員的睡眠區了,然后每個睡眠區有一個睡袋,航天員睡覺的時候睡在睡袋里邊,拉上拉鏈,然后這樣的話就固定在睡袋里面進行睡覺了。每個睡眠區還配置了一個舷窗,航天員可以通過舷窗來觀測窗外的景象。
我們現在所在這個區域就是問天實驗艙,問天實驗艙從視覺上面就比天和核心艙更大更寬敞,所以它對于載荷的支持能力,還有從空間上講,然后還有航天的生活的空間上來講,支持能力就更強一些。
【解說】據了解,中國空間站艙內活動空間超過110立方米,配置2個航天員出艙艙口和1個貨物氣閘艙,并提供6個睡眠區。
【同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主管設計師 吳冰
對于航天員睡覺來講,不管是側部還是頂部怎么睡覺,由于在太空中沒有重力,所以體驗感是一樣的,然后在頂部和側部設計的話,主要還是考慮到布局空間的優化,因為這樣的話能夠更加節約艙內布局。
【解說】據悉,為了方便參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規劃了展示艙參觀路線,兼顧艙體完整性和人流流暢性,最大化確保展出效果和人員安全。
(記者 何俊杰 蔡敏婕 珠海報道)
責任編輯:【羅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