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12月04日 21: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近日,中國新聞社記者從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了解到,為了更好地傳播淡水水產知識,該所創意推出“蘇漁謠”品牌,手繪出中華絨螯蟹、克氏原螯蝦、長江刀魚等水彩畫,并裝訂成冊,向民眾及中小學生進行普及推廣。
【同期】現場
你可以(用)淺色把它鋪滿,然后最后深色筆點一下這個小尖尖(位置),它就有一點漸變的感覺。
【解說】鏡頭前正在給圖畫上色的工作人員名叫丁玉,是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辦公室的一名職員,她告訴記者,從小就喜歡繪畫,工作后,她便利用周末等空閑時光,創意繪制跟淡水水產品相關聯的圖畫。
【同期】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辦公室工作人員 丁玉
當時挑選了12個有特色的水產品種,我們就用它做彩鉛畫,做(制作)了一套明信片,那是我們“蘇漁謠”的第一套作品。
【解說】為了拓展“蘇漁謠”文化品牌,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辦公室將民眾常見的淡水水產品進行科學分類,手繪出形象生動的圖案,向民眾普及淡水水產知識,呼吁更多民眾保護魚類資源。
【同期】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辦公室工作人員 丁玉
我們用畫筆把它們變好看、變漂亮,把它加以美化,可以以卡通的形式,或者是不同的繪畫風格(進行)表達,讓大家能夠看見它眼睛一亮,會更喜歡它,更關注我們的水生生物。
【同期】現場
我手里面這幅(繪畫作品)是江豚,(我們)可以看到它經常在江面上活動。(我們)用卡通形象表現出來之后,第一可以體現它“微笑天使”嘴唇的特色,它永遠是對著你微笑的;然后在顏色上美化了,這樣起到一個宣傳江豚、保護江豚的作用。
【解說】在手繪過程中,線條、顏色也頗為講究。既要有繪畫的美學,還要不失真。
【同期】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辦公室工作人員 丁玉
(我)大概畫了100多幅水生生物的圖畫,主要是我們江蘇特色的水產品種,像中華絨螯蟹、克氏原螯蝦,還有我們的刀魚、黃顙魚、松江鱸。比較難畫的像螃蟹,它凸起的小尖齒形狀、數量都是特定的,不可以畫錯的,公蟹、母蟹不同的性別特征都要體現出來,同時,也要讓它變好看。
【解說】近年來,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蘇漁謠”科普團隊圍繞科研成果進行了一系列科普推廣教育活動,走進校園,讓孩子們在“漁”快的漲知識欄目中,認識淡水水產生物種類,共同倡導保護環境、愛護魚類的意識。
【同期】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辦公室主任 殷悅
我們也希望通過科普的工作,能夠給大家揭秘,傳播一些小知識,能夠把科研成果以科普化的形式走向社會,所以,我們做的科普工作,是希望能夠從小、從娃娃抓起。
記者 葛勇 江蘇南京報道
責任編輯:【何三禮】